【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Silo Zero-Waste Pioneer

零廢餐飲先鋒

Silo Zero-Waste Pioneer 零廢餐飲先鋒

永續飲食近年在全球風起雲湧,但早在 2012 年,澳洲藝術家 Joost Bakker 已對主廚 Douglas McMaster 發下戰帖「經營一家沒有垃圾的餐廳」,主廚隨即在墨爾本打造出世界上第一家「零浪費」餐廳 — Silo 。

Text_Karen Lin Photo_ Silo Group

2019 年,Silo 透過群眾募資籌得近 4 萬英鎊(約新台幣 160 萬元),正式遷址倫敦重新開業。至今,店內依舊找不到垃圾桶,零廢棄的核心理念已深植人心。2021 年,主廚 Douglas McMaster 獲《米其林指南》( Michelin Guide )肯定,Silo 榮獲最具永續指標意義的「米其林綠星」( Michelin Green Star ),並連續 5 年保持榮耀。

「沒有垃圾桶」的革命,從一間餐廳開始

主廚兼創辦人 Douglas 自 21 歲即嶄露頭角,獲得 BBC 頒發「英國年度最佳年輕主廚」肯定,並曾於米其林二星餐廳 Winteringham Fields、三星名廚 Heston Blumenthal 的 Fat Duck,以及丹麥傳奇餐廳 Noma 歷練。他以豐沛創意與對環境的執著,開創 Silo 的零廢棄廚藝道路。Silo 的品牌哲學在其官方網站上一語道破— Douglas 的名言:「Waste is a failure of the imagination. (浪費,是想像力貧乏所導致的失敗)」,不僅簡練,也傳達其顛覆傳統的決心。

Silo 的招牌甜點 「冰淇淋三明治」自餅皮到醬汁,皆是由廢棄食材再製而生卻美味度爆表,成為人氣經典。
Silo 的招牌甜點 「冰淇淋三明治」自餅皮到醬汁,皆是由廢棄食材再製而生卻美味度爆表,成為人氣經典。

Silo 自營運首日即堅守「無包裝進貨」原則,所有原料皆以可重複使用或回收容器送達餐廳。例如合作的咖啡供應商即以零碳排帆船運送豆子,從源頭實踐減碳。食材來自實踐永續農法的在地小農,自製燕麥奶、奶油,並設有自建磨粉機與發酵室,自行製作麵粉、醋、啤酒,發展封閉循環的內部系統。每日剩餘食材由店內的 Bertha 廚餘機處理為堆肥,供當地農戶再利用。店內許多器物亦為廢料再生,像是由塑膠袋回收製成的餐盤、使用壓碎酒瓶打造的壁燈與擺件,連餐桌也源自食品包裝重組而來,讓每位顧客都彷彿置身一場環保工藝的沉浸式體驗。

(左) Silo 餐點依當日供應商可提供的食材變化,高度展現經營者在美味與零剩食之間取得完美平衡的強悍實力。(右)餐廳內即便是燈飾傢俱皆以回收材質再製,例如此造型質樸優雅的吊燈即 以回收酒瓶壓碎後製成。
(左) Silo 餐點依當日供應商可提供的食材變化,高度展現經營者在美味與零剩食之間取得完美平衡的強悍實力。(右)餐廳內即便是燈飾傢俱皆以回收材質再製,例如此造型質樸優雅的吊燈即 以回收酒瓶壓碎後製成。

從邊角料中發掘創意與風味

Silo 不僅追求永續,更不放棄對料理的創造力。為免每日更換餐點造成印製菜單的浪費,當日菜色以投影方式於白牆上顯示,以生物動力法( Biodynamic Winemaking )釀製的酒款與雞尾酒亦選擇多元。其中引起熱烈討論的一道甜點「冰淇淋三明治」,源自於研磨麵粉過程產生的麩皮,啟發團隊將麩皮與奶油、燕麥再製成薄餅皮。自製奶油時產生的酪乳( Buttermilk ),則被改製成冰淇淋的焦糖牛奶醬;而冰淇淋三明治的靈魂醬汁,則是把廢棄麵包浸置水中發酵,成為所有英國人最熟悉的經典鹹味抹醬Marmite,既邪惡又療癒,皆是以廢棄食材巧變而生。

以開放式廚房與吧台式座位讓顧客能以最直接的感官體驗所有食材如何被運用與製作。
以開放式廚房與吧台式座位讓顧客能以最直接的感官體驗所有食材如何被運用與製作。

Douglas 表示:「零廢棄並不是新概念,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類是否願意重新學會尊重萬物生命,以及再生農業所創造的價值。」他強調,零浪費不僅可行,更是一種能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與生活方式。Silo 以此理念為軸,啟發了全球無數餐飲人與創業家,朝「無廢時代」邁進。

為節省印製菜單造成可能的資源消耗,當日菜單以投影方式於牆面顯示,簡練優雅與餐廳風格毫不違和。
為節省印製菜單造成可能的資源消耗,當日菜單以投影方式於牆面顯示,簡練優雅與餐廳風格毫不違和。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