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KEEP DANCING UNTIL THE MUSIC STOPS! THE SPAC PARTY IS NOT YET OVER?

音樂沒停,舞照跳!SPAC 熱潮仍未停歇?

KEEP DANCING UNTIL THE MUSIC STOPS! THE SPAC PARTY IS NOT YET OVER? 音樂沒停,舞照跳!SPAC 熱潮仍未停歇?

發起人與執行贖回的投資人雙贏,那是誰付出沉重代價?

Text_李紹廷/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達志

儘管疫情肆虐,導致 2020 年全球 GDP 萎縮 4.3%,但在全球央行不斷放水下,2020 年全球股市仍上漲 15.9%,總市值已超越 100 兆美元,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 Ratio)也來到 35 倍,為自統計 140 年以來次高,僅次於 2000 年網路泡沫。股市衝高也給足企業上市誘因,2020 年美國初次上市(Initial Public Offering或IPO)募資金額達 1,740 億美元,較 2019 年成長 150%,且其中近半上市企業為無營運業務的 SPAC 空殼公司。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可拉(Nikola)、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等新創公司陸續透過與 SPAC 合併上市,東南亞叫車平台 Grab 也傳言透過 SPAC 上市,將成為規模最大的 SPAC 交易。不過許多研究都顯示 SPAC 績效為負數,眾多投資人在一頭熱下,或許未充分其運作機制與隱含風險?

SPAC 運作機制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全名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為一無經營業務、但通過交易所審核的「上市」空殼公司,成立目的為向投資人募集資金後,以「收購或合併未上市公司」;最終目的為讓未上市企業藉 SPAC 的「殼」成功上市。按照 SPAC 生命週期,大致可分 4 階段,分別為「SPAC 成立」、「IPO」、「宣布併購標的」、「完成併購」。
SPAC 成立: SPAC 由一群發起人(Sponsors)成立,發起人通常來自私募基金、大型企業高管、或專業投資人等。成立時,發起人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大量 SPAC 發起人股份(Founder Shares)與認購權證(Warrants),做為未來籌資、尋找收購標的與投資後管理的獎勵(Promote);股份約當 IPO 完成後股權的兩成。
IPO:SPAC 成立後,發起人隨即向潛在投資人募資以進入 IPO 程序,SPAC 向投資人(Investors)籌資所發行的單位(Units)同時包含股票、認購權證甚至供股(Right Offering);股票通常設定為每一股 US$10。投資人於 IPO 時並不知道 SPAC 未來潛在併購標的,僅是信任發起人的眼光與能力。投資人猶如開出一張已簽好名的空白支票,故 SPAC 也被稱為「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y)」。
在 IPO 完成後不久,股票與權證可分離並在市場交易,但權證只有在完成併購後始可執行認購權。SPAC 取得的 IPO 資金以信託方式保存,需於18至24個月內完成併購;若未於時間內完成,SPAC 將清算並將資金按比例返還投資人;發起人則會失去其先前投資。
宣布併購標的:當 SPAC 宣布目標公司(Target Company)SPAC 需先通過股東投票,才能進行後續併購流程。投資人若不滿意併購標的,可選擇贖回原始投資資金加計利息,但仍可保留其認購權證或供股。值得注意的是,投票權與贖回權採雙軌制 ( Bifurcation );也就是股東可以投贊成票支持併購,但同時贖回其原始投資資金並保留權證。若過多投資人選擇贖回,SPAC 則透過上市後私募投資 ( 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 PIPE ) 補足其併購不足的資金。
完成併購 : 併購標的取得多數股東同意、並完成併購後,SPAC 和其股票代號將更換,以反映被併購公司經營實體。完成併購後認購權證始可執行;一般來說,發起人在完成併購後,通常占 SPAC 原始股權之 20% 至 25%。值得一提的是,SPAC 的 A 代表收購 ( Acquisition ) 實為誤解;僅有非常少數的 SPAC 收購未上市公司,多數反而是透過換股合併。據統計,於 2019 年至 2020 年 6 月間完成併購的 SPAC 案例中,SPAC 全部股東佔合併後公司股份約 40%。

SPAC 當紅原因

SPAC 其實早於 90 年代就已出現,2019 年時僅 59 件 IPO、募資金額約 136 億美元;但 2020 年大幅成長,248 件 SPAC 完成 IPO,募資金額高達 860 億美元,幾乎佔了美國 IPO 規模 50%。SPAC 的平均規模也從往年約 2 億美金成長一倍至四億美金。
SPAC 成長快速,除了目前市場估值偏高對企業有利,且 SPAC 收購流程較傳統 IPO 簡易快速,未上市企業較願意透過與 SPAC 併購的方式上市。
許多業界專家也指出,投票權與贖回權採雙軌制後使 SPAC 併購成功率大幅上升。當 SPAC 宣布併購標的時,投資人或許不滿意目標公司,仍可在投贊成票支持公司併購同時,贖回原始投資資金,並透過保留的權證享受上漲空間。投資人幾乎穩賺不賠,投資人也因此更願意參與 SPAC IPO。據 UBS 統計近年 SPAC 併購成功率達九成,遠高於往年之 6 成。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基金轉進成立 SPAC,也改善了 SPAC 發起人素質,更增加了市場對 SPAC 信心。對於私募基金來說,20% 發起人的報酬機制與傳統私募基金相當;且 SPAC 走公開上市流程,讓私募基金的募資來源更為多元。再從私募基金投資人角度來看,SPAC 較傳統私募基金有更好流動性,投資期限不須綁 7 至 10 年,投資人可在 2 年內出場,且贖回權給予投資人下檔保護。

誰付出了代價?

SPAC 股東大致上可分類為:發起人、執行贖回的投資人與未贖回的投資人。發起人僅投入些微成本而最終取得 20%股權,基本上獲利最豐厚;學者統計在 SPAC 完成併購後,發起人的報償約為原始投資額的 400%。
執行贖回的投資人也幾乎穩賺不賠。SPAC 在併購前,因投資人可執行贖回權拿回本金與利息(同時保留認購權證),等於有下檔保護又同時享受上檔利得。因此 SPAC 股價在宣布併購前穩定,基本上不會跌破 IPO 價格或每股 US$10。SPAC 在併購前更像是一債券加認購權證的金融商品;學者統計,參與贖回的 SPAC 投資人,其年化投資報酬率達 11.6%。
然而,對於未執行贖回的股東來說就是災難一場。因為其股票價值將在併購完成後,被發起人與投資人權證等稀釋。據統計,在 SPAC 宣布併購標的後,有近 6 成股份行使贖回權;一半以上的投資人原封不動拿回原始投資資金,但認購權證或供股仍保留,剩餘股東價值因此被大幅稀釋。學者統計,稀釋效果可讓 SPAC 公司現金價值下降超過三分之一。
假設投資人在 SPAC 併購前可以每股 US$10 贖回其投資本金;然而若未要求贖回,併購後 SPAC 投資人的每股現金價值被稀釋至僅 US$6.7!未執行贖回權的剩餘股東,或是在併購前於市場買進的投資人淪為輸家。
投資人結構也顯示 SPAC 僅為多數投資人的套利工具。學者統計 SPAC 在併購前,有超過 85% 股權是由大型機構投資人所持有,且此比重至 SPAC 合併前都穩定在八成以上,顯示大型機構投資人因為贖回權的下檔保護,願意持有至 SPAC 宣布合併前夕。然而當 SPAC 完成併購後,大型機構投資人的撤資率(Divestment Rate)卻高達 9 成,顯示大型機構投資人不是透過贖回權拿回本金,就是在市場拋售 SPAC 股票。

併購完成後慘澹的報酬率

學者統計 2019 年至 2020 年 6 月底止完成併購的 47 家 SPAC 績效,數據顯示 SPAC 完成併購後 3 個月報酬中位數為 -14.5%,12 個月後甚至達 -65.3%。統計顯示由高品質發起人(如資產規模 10 億美金以上的管理公司或財星五百大企業高管)所成立的 SPAC 績效雖然較佳,但績效中位數仍為負。例如併購後 3 個月報酬中位數為 -4.6%,12 個月後更降至 -34.6%。UBS 研究也指出 SPAC 績效分布差異巨大,僅有非常少數贏家,多數 SPAC 績效淪為負數。
不過仍有少數 SPAC 修正獎勵機制,使其更注重股東長期利益。例如去年 9 月 IPO 的潘興廣場通廷控股( Pershing Square Tontine Holdings, PSTH ),募資金額高達 40 億美元,為目前最大的 SPAC。 PSTH 由知名避險基金投資人 Bill Ackman 成立,其運作機制與現有 SPAC 差異甚大。例如發起人放棄 20% 的股權獎勵( Promote ),同時持有的權證僅可在併購完成後 3 年執行認購權。IPO 投資人購買的單位 ( Units )中,權證可換為普通股的比例遠低於一般 SPAC,稀釋效果低於一般 SPAC。若投資人於併購前贖回資金,則將放棄所持有權證,並重新按比例分配給未贖回的投資人,也等於鼓勵投資人注重長期報酬。
美國聯準會自 2008 年以來實施量化寬鬆,11 年內資產負債表增加約 3.2 兆美元。但 2020 年的一場疫情,聯準會在短短一年內放水 3.4 兆美元,
不僅扭曲了金融市場,更讓投資人忽略了風險 ! 許多媒體讚揚 SPAC 運作概念,讓散戶也可投資私募基金、參與投資新創機會,甚至將其視為窮人的私募基金( Poor Man's Private Equity Funds )。然而許多投資人並沒有仔細評估背後運作與獎勵機制,殊不知自己可能成為最後那一隻老鼠。

名詞解釋

1.認購權證:認購權證是一種「用某一固定價格(即履約價格)購入標的證券權利」的有價證券,若其標的證券價格上漲,愈高於履約價格,則認購權證價值隨之上漲。
2.供股: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票讓現有股東認購,股東可按其持股比例認購新股;通常供股價格低於市價,股東可以低於市價價格認購。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