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Cyrille Vigneron

「珠寶商的皇帝」再現萬丈豪氣

Cyrille Vigneron 「珠寶商的皇帝」再現萬丈豪氣

奢侈品是人們投射夢想的主體,但世事的動盪卻讓美夢如幻影般搖擺不定。 以「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享譽全球的 Cartier 卡地亞有感消費者心情與行為的轉變,邀請 Cyrille Vigneron 回到卡地亞, 以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身份坐鎮,以品牌深厚的文化力再度撼動人心。

Text_陳芝余 Photo__Cartier

對全球珠寶品牌而言,2015 年以來的銷售成績彷彿逐步進入集體寒冬,為了重振士氣與買氣,各家品牌紛出奇招,有人選擇開發電商市場,或拓展異業結合,當大家都忙著往迷霧籠罩的未來尋找機會時, Cyrille Vigneron 帶領卡地亞選擇不同方向的路前進,認為品牌的悠久歷史與文化才是鼓舞人心的推進器──唯有繼續扎根培養文化力,才能把品牌的枝葉在不穩定的時期維持豐美樣貌,吸引世人願意前來欣賞,尋找生命的靈感泉源。

重視人文與和平的管理哲學

特別重視情感的 Cyrille Vigneron 與卡地亞也有 一段濃得化不開的緣分。他從 1988 年就加入卡地亞,此後憑著實力一路攀升:曾經擔任卡地亞日本營運經理(1997∼2002)、歷峰集團的日本總裁(2002∼ 2005),2005∼2013 年他回到歐洲,任職卡地亞歐洲區營運經理。雖然他在2014年脫離歷峰集團,回到日本為 LVMH 集團擔任總裁一職,但過了兩年後,Cyrille Vigneron 再度回到卡地亞這個大家庭之中。
近 30 年看著卡地亞一路走來, Cyrille Vigneron 不否認內心感受責任重大,尤其品牌正面臨大環境的多重考驗,如何帶領全球團隊是一門學問。他提起啟發自我的人物──音樂之父巴哈,「巴哈組織交響樂的方式, 讓我理解每當要想做大方向決策時,必須做到全方位思考。」此外,他也欣賞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思想家 Erasmus ,以及《戰國策》的作者孫子,「 Erasmus 是知識、教育的信仰者,認為有智慧的人會做有智慧的決定;在《戰國策》中,孫子認為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會削弱自己的能量,所以最好不要引發戰爭,反而要學著把 敵人轉為盟友,我認為他說的一點都沒錯:不要花時間 在無謂的爭鬥上,這就是我的管理哲學。」

一場卡地亞基金會館長 Hervé Chandès 、藝術評論家兼策展人費大為以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的不期而遇,促成「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展覽誕生,帶動法國與中國一期一會的東西藝術交流。
一場卡地亞基金會館長 Hervé Chandès 、藝術評論家兼策展人費大為以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的不期而遇,促成「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展覽誕生,帶動法國與中國一期一會的東西藝術交流。

創造能打動人心的啟發性契機

如果不以競爭方式展現王者姿態,卡地亞如何穩坐珠寶界的龍頭寶座呢? Cyrille Vigneron 認為,卡地亞正在從人們的「渴望」轉變為人類的「啟發」,卡地亞不僅提供人們珍愛的珠寶,同時也要傳達這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意義?「我們必須把所做的每件事賦予價值,而我們的核心價值是『好奇心』,從好奇心為出發點,我們將啟發人們進行有深度的談話內容。」
Cyrille Vigneron 指出另一項卡地亞的強大特質: 有一部分設計風格可以觸及廣大消費者,另一部分的頂級訂製珠寶則是世間絕無僅有的藝術品,「卡地亞從創立以來在珠寶界稱王的原因:我們很獨特,但保持開放性。在卡地亞的世界裡,我們致力於在品質與美感上展現特殊的一面,同時又有強大的包容性,因為卡地亞珠寶的美麗任何人都懂得欣賞。」 Cyrille Vigneron 回憶起卡地亞曾在紐約舉辦頂級珠寶展,當時紐約雖然下著大雪,還是有許多人冒著風雪前來欣賞獨一無二的頂級珠寶,這幕情景在 Cyrille Vigneron 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 象。

本次展場場佈由法國佈景設計師 Adrien Gardère 操刀,透過藝術家、科學 家、哲學家、音樂家與建築師跨領域藝術表現形式,帶領人們探索未知。《 Exit 》2008–2015, View of the installation,Paris,Diller Scofidio+Renfro 。
本次展場場佈由法國佈景設計師 Adrien Gardère 操刀,透過藝術家、科學 家、哲學家、音樂家與建築師跨領域藝術表現形式,帶領人們探索未知。《 Exit 》2008–2015, View of the installation,Paris,Diller Scofidio+Renfro 。

與其說故事 不如身歷其境感受故事

Cyrille Vigneron 關注到人們追求美學方式因科技進步而出現變化,他指出以前的人喜歡看書、看雜誌,現代人喜歡即時體驗新事物,「參觀展覽」是個好方法,因為在展場可以直接看、感受,建構起更完整的學習體驗。「約莫 20 年前,卡地亞會印製精美的藝術書集,因 為人們想要擁有它,現代人反而會先來看展覽,再購買書籍來增加記憶度。所以我們很重視展覽帶給人們強而有力的第一印象,才能激發他們想要了解更多的動機,所以卡地亞決定改變說故事的方式。」
卡地亞在 1984 年創建卡地亞藝術基金會,一年約舉辦 4 到 5 個展覽,將珠寶設計與知名藝術家、攝影師、 建築師、服裝設計師及文人在此進行精彩跨界合作,許多作品都是卡地亞委託創作,或是專為基金會的巴黎藝 術計畫而打造的展品,村上隆、三宅一生、蔡國強、Thomas Demand 、 Jean Paul Gaultier 等人的作品都曾到此展出。2018 年 4 月,卡地亞將藝術基金會 1,500 件館藏作品精選出 300 件首度出借至中國,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舉辦「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 特展。本身是藝文愛好者的 Cyrille Vigneron 也在一場訪談中感性地表示,「卡地亞認為藝術是帶領人類脫離舒適圈的媒介,藉由參展,我們得以理解藝術家如何觀看世界,也引導我們詢問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朝這個方向 前進?』進而拓展更寬廣的美學視野。」

1990 年代,卡地亞基金會將蔡國強推向歐洲舞台,這回首度把館藏出借到中國,卡地亞也選擇了蔡國強《白音 White Tone 》前進上海,使藝術品穿越國界,為更多人帶來震撼。
1990 年代,卡地亞基金會將蔡國強推向歐洲舞台,這回首度把館藏出借到中國,卡地亞也選擇了蔡國強《白音 White Tone 》前進上海,使藝術品穿越國界,為更多人帶來震撼。

永遠率性自由的 Juste un Clou

中國市場一直是奢侈品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奉行孫子教誨的 Cyrille Vigneron 覺得與其「爭」誰最能代表 身份地位,他更希望能與想要找尋意義、歷史以及故 事的消費者連結。根據全球統計數字,卡地亞主力消費群有 43% 來自 35 歲以下的年齡層,在亞洲甚至超過 一半。 Cyrille Vigneron 認為「這群『千禧世代』使用 WhatsApp、微信與 Line 溝通,他們活在當下,對於看 到或感覺到的任何事情做出迅速反應。冗長無趣的訊息無法打動他們。我們必須使用適合這類媒體的最新語彙來說故事,但同時也持續尊重原有的客戶。」因此,卡地亞於 2018 年為經典作 Juste un Clou 系列推出全新形象影片,用短短 60 秒的動態影像道盡不羈靈魂的精彩人生,讚揚 Juste un Clou 最初將釘子外型「挪用」為珠寶 的自由創意精神。藉由配戴珠寶提醒自己對真實世界保持好奇心,正是 Cyrille Vigneron 期許自己帶給世人的卡地亞精神。

「我認為未來珠寶購買會朝向這個方向:穿戴珠寶說出 自己有哪些價值?並且賦予你的作為怎樣的意義?」 Cyrille Vigneron 這麼說,在 2018 年推出的 Juste un Clou 形象短片中,珠寶更深切地與人們真實生活產生連結, 舉手投足都令人目不轉睛。
「我認為未來珠寶購買會朝向這個方向:穿戴珠寶說出 自己有哪些價值?並且賦予你的作為怎樣的意義?」 Cyrille Vigneron 這麼說,在 2018 年推出的 Juste un Clou 形象短片中,珠寶更深切地與人們真實生活產生連結, 舉手投足都令人目不轉睛。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