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The Precision Medicine Revolution

精準醫療

The Precision Medicine Revolution 精準醫療

一場由科技所掀起的「精準化革命」,正全面入侵醫療產業。

Text/游晴羽 Joan Yu Photo/shutterstock 2022.12.11

過去的醫學追求標準化,每種疾病在治療時都有一定的準則,就像是要所有的人穿進同一尺寸的衣服。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經驗,感冒時不管什麼醫生開的藥方似乎都是差不多,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因個體差異使得藥物的有效率約在六至七成,也就是說使用相同的治療藥物,有 3 至 4 成的人是沒有反應。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現今的醫學逐漸轉變為可以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就像衣服要講究量身訂作,而這樣的醫療方式稱之為個人化醫療,亦為精準醫療。

各國政府積極投入

國際大廠摩拳擦掌精準醫療一詞最早由 2011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所提出,是指透過傳統的診察方法,再加上生物醫學檢測,並將個人化資料透過人體基因資料庫進行比對分析,從中找出做合適病患的治療方式及藥品,期望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副作用降到最小化。 2015 年 1 月,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 )於國情咨文演講中提出精準醫療計畫,計劃投入金額2.15億美元,用於尋找誘發癌症基因及新藥開發、制定相關法規與個資安全措施。中國亦於 2015 年宣布將精準醫療納入十三五國家發展規畫,英國亦投入近百億美元發展相關技術。除了各國政府積極投入,近年科技大廠亦紛紛跨足醫療領域,如 Google X 的 Google 生命科學團隊改制為獨立子公司 Verily,找上嬌生( Johnson & Johnson )、葛蘭素史克( GSK )、法國賽諾菲( Sanofi )合作,在這些大廠的參與整合下,醫療數位化、精準化已然成為趨勢。

基因檢測相關技術 廣泛應用

基因早已耳熟能詳,亦是科學家的研究領域。 2013 年國際影星安潔莉娜‧裘莉( Angelina Jolie )透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分別是 80% 、 50% ,毅然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直接遏止罹癌的風險。常有病患會問:「為什麼他吃這種藥有效,而我吃卻效果不好呢?」確實同一種藥物,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藥效,這常會以個人體質不同做為解釋,研究發現不同個體對藥品的代謝是有所差異,更進一步說明每個人的基因不同,所以對藥品的反應是不一樣。從基因檢測可精確推估個人罹病的風險,亦可提高診斷與治療的效益,在精準醫療中,個人化腫瘤治療為最大應用市場, IBM 的超級電腦華生( Watson )與新基生物製藥( Celgene Corporation )合作,透過大數據追蹤藥物的副作用,閱讀病患的電子病歷,分析醫學圖像及基因序列,為醫生提供各種醫療建議。

科技入侵醫材 勢不可擋

醫療與科技應用結合,讓外科手術不再刀光血影。例如機械手臂具有穩定,不會疲累等特性,未來還將具備導航功能,提供即時訊息引導手術。舉例來說,傳統肝臟手術時,病患失血最少 1,000 cc ,且傷口長達逾 25 公分需縫合,術後修復期長達數周,透過達文西機械人操刀,雖手術時間長,但出血量約 500 cc 及傷口小至只有 1 - 2 公分,術後修復期更只需短短幾天;達文西操刀的起緣非來自醫界,而是起源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於執行太空任務時,設想當太空人需要緊急手術,可讓醫師透過遠距視訊操縱機器人進行手術,因此發展遠程
手術系統,亦造就今日的直覺手術公司所生產的達文西機械手臂;直覺手術更與史丹佛大學合作,讓全世界的達文西機台活動紀錄存於雲端,不但可清楚紀錄病患的狀況,還能用於研發。研究機構( WinterGreen Research )報告指出, 2014 年手術用的機械手臂市場約 32 億美金,預計到 2021 年,市場將成長到 200 億美元。

醫學創新造福人類

在未來的 10 年,將有更多繁雜的醫療工作被數據分析取代,美國醫學研究所認為未來的 50 年,精準醫療將為美國醫療領域創造數千億美元的價值,他們以仿真模型對 6 種疾病風險(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症、肺病和中風)進行評估,透過電腦運算後認為若能減少 50% 的心臟病發病率,將會在 50 年中創造約 6,000 億美元的健康效益;降低10%癌症及糖尿病的發病率,將創造約 700 億美元及 900 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儘管人類在面對與疾病作戰的未來仍是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但持續以嚴謹態度面對醫學創新,生活型態、社會環境、基因大數據等研究,將可持續提升醫療的效益,造福更多人類。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