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Too Big to Fail?

歐洲銀行: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 歐洲銀行:大到不能倒?

高壞帳率、低利率等因素使歐洲銀行暴露於巨大風險中。

Text / 李紹庭 Michael Lee Photo / shutterstock 2022.12.04

2016 年 6 月24 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由於市場擔心歐盟前景, MSCI 歐洲銀行業指數 3 天內下跌 20% ; 7 月 29 日歐洲央行與監理局公布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全球最古老的銀行、同時也是義大利第三大的西雅那銀行( 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表現最差;德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與德國商業銀行( Commerzbank )也在表現最弱的 12 家銀行之列。歐洲銀行業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壞帳率高,未來一旦全球經濟有個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爆這顆不定時炸彈。

居高不下的壞帳率

歐洲銀行業當前面臨的是居高不下的壞帳率。目前歐洲銀行業壞帳率達 7% ,高於 2008 年美國金融危機時5%。國際貨幣基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曾警告,歐洲必須抑制銀行業不斷增加的不良貸款,才能刺激銀行增加放款,並帶動經濟復甦;若過去的壞帳不解決,歐洲銀行業將無法發放新貸款,導致歐洲央行振興經濟的努力受挫。目前在歐洲各國中,以義大利情況最嚴重;歐元區三分之一壞帳金額來自義大利。義大利金融體系目前壞帳率接近20%,壞帳金額高達 3,600 億歐元,相當於義大利 2015 年 GDP 的 20% 。
過去 5 年義大利銀行股東權益報酬率不到 2% ,既不足以打消壞帳,亦無法吸引新資本投入,目前的低利率更持續壓抑銀行業獲利。市場人士估計,歐洲可能需要籌資 1,500 億歐元紓困歐洲銀行,尤其是義大利銀行,才能符合其最低要求的自有資本與合格負債規定。 IMF 分析,義大利經濟的風險來自銀行資產品質、英國脫歐造成的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全球貿易出口下滑、難民湧入和安全威脅帶來的決策複雜化。義大利為歐盟第四大經濟體,全球第九大經濟體;鑒於義大利在全球與歐盟中的重要性,如果未來上述負面因素實現,對區域和全球經濟將造成嚴重的溢出效果。

低利率的影響

除了壞帳率高居不下,低利率甚至負利率不僅影響銀行業獲利,未來如果利率彈升,將造成債券價值大幅波動,進而對金融業淨值造成衝擊。負利率實際上對銀行存放在央行的資金收費,但這些費用很難全部轉嫁給客戶;因為如果銀行對客戶收取費用,他們會將資金移出,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出現巨大缺口。過低的利率壓低銀行的淨利差與投資債券殖利率,進而壓抑銀行業獲利能力。美國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統計,歐元區淨利差已從 2006 年 2.2% 降至如今 1.4% ,銀行股東權益報酬率也大幅下滑至 3.5% ,相較 2006 年之 15% 。
除了短期內獲利能力被壓縮,低利率也造成金融業淨值的不確定性。根據惠譽( Fitch )指出,全球殖利率為負值的主權債 5 月達到 10.4 兆美元。如果未來利率彈升 1 個百分點,將造成債券市值的大幅滑落。華爾街日報估計, 10 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提高 1% ,其債券價值下滑約 9% 。近年來由於負利率受投資人吹捧之超長期債券,如日本 40 年期公債與法國 50 年期公債;殖利率每提高 1% ,此類債券市值將減少 25% 。知名債券投資人葛洛斯( Bill Gross )指出,全球債券殖利率目前處於 500 年歷史上最低水準,這 10 兆美元負利率債券是總有一天會爆炸的超新星。持有此類債券的金融機構,未來一旦利率無預警彈升,其淨值可能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龐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統計, 2015 年全球衍生性商品規模約 550 兆美元,此數字的規模約略為全球資產規模兩倍,或全球 GDP 規模之 7 倍。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帳上擁有約 60 兆美元衍生品合約,占 11% 為全世界銀行第一。目前德意志銀行市值約 200 億美元,淨值約 740 億美元,其衍生性商品合約 60 兆美元是其市值 3,000 倍、德國 GDP 的 18 倍、整個歐盟 GDP 的 4∼5 倍。儘管銀行宣稱多數衍生性商品部位都透過一買一賣沖銷掉風險,此一買一賣之間的些微差距(Mismatch)即為銀行的獲利來源;然而,真正的風險專家也算不清,尤其當極端事件發生時,再精密的計算都可能崩潰。
2116 年 6 月底, IMF 報告指出德意志銀行對全球系統性風險的貢獻位居第一,而匯豐銀行( HSBC )、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緊跟其後。 IMF 研究還顯示,以德國金融業整體來看,德國銀行體系衝擊世界的外溢風險,很可能比對德國國內的風險更大。而從各國銀行業承受的資本損失平均來估算,除了德國之外,法國、英國和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外溢效應也相當高。
總結來看, 2008 年後各國為拯救經濟積極實施量化寬鬆,但寬鬆貨幣政策猶如注射類固醇增長肌肉,而非靠改善經濟本身結構。金融危機 7 年過去了,歐洲銀行壞帳率持續攀升,低利率或負利率又壓抑銀行業獲利,使公債殖利率達 500 年新低,逼使銀行業透過其他方式追逐收益。近一年歐洲金融業指數下滑約 20% ,多數歐洲大銀行市值已低於淨值;未來如果又出現黑天鵝(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大事件),風雨飄搖的歐洲銀行業將面臨更大衝擊?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